- 繁體
- Eng
住棚節的意義-過去、現在與未來
Published by admin on 週五, 09/26/2014 - 10:11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
住棚節的意義-過去、現在與未來
大衛帕爾森著/ICEJ 媒體部主任
「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,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─萬軍之耶和華,並守住棚節。」(亞14:16)
或許有人會問,為什麼成千上萬的基督徒,每年都上耶路撒冷來慶祝住棚節?畢竟,這是「猶太人的節期」,不是嗎?答案是,住棚節這個古老的聖經期節所呈現獨特且關乎全宇宙的重要性,牽涉到萬國的過去、現在以及未來。
神吩咐猶太人持守的每個節期,與這三個面向有關。以色列按著神的吩咐「現今」仍然守節,以記念神「過去」所成就的事,因為神對於「未來」的許多先知性的啟示,隱藏在每個節期中。
因此,猶太人每個星期通過點燃兩隻蠟燭,開始守安息日,代表「持守」與「記念」。藉著守安息日,猶太人記念神創造萬物後第七天,進入安息。這也預表未來將會進入全地安息的千禧年。
同樣地,逾越節與五旬節是記念神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,並且在西乃山頒布十誡給猶太人。這同時也蘊函了先知性的啟示,也就是耶穌的復活50天後教會的誕生。
住棚節(Sukkot)是第三個每年朝聖者持守的節期,猶太人會聚集在耶路撒冷,不只是為了記念神在曠野中供應他們一切所需,也仰望神所應許的彌賽亞世代早日來到,此時,列國都會湧上耶路撒冷敬拜主。
萬民的節期
除了猶太人上耶路撒冷守節之外,住棚節的特別之處,是在舊約時代,列國就已受邀上到耶路撒冷,與猶太人一同敬拜主。這個傳統首先出現在摩西律法中,以色列當在住棚節時,獻上七十隻公牛犢,是由挪亞的後裔七十個邦國所獻的(民29:12-35)。
之後,當所羅門王在住棚節獻殿時,他同時呼求神垂聽所有來到聖殿禱告的外邦人(代下6:32-33)。因此,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,起初的命定,就是「萬民禱告的殿」(賽56:7;太21:13)。
住棚節第二個特點是,屬於歡慶節期。在秋收季節,歡喜聚藏土地出產莊稼果實的豐收時刻。以色列也蒙召教導列國神的律例,以色列百姓歡喜領受這個使命。因此,住棚節也是末後世代列國歡喜聚集到大君王面前的一個先兆。
過去:記念神在曠野的供應
住棚節最顯著的象徵,就是神吩咐以色列所搭的棚子,以色列百姓要在住棚節期間,住在棚內八天。(利23:33-43)。在全以色列,都可以看到猶太家庭在陽台或露台搭設棚子,用五彩的蔬果、緞帶和圖畫裝飾。有些家庭不但在棚內用餐,甚至整夜睡在棚子裡。
這個簡易的棚子,提醒以色列,他們在曠野流浪40年間,曾經住在臨時搭架的棚子,雖然當時環境艱困,但是他們全然倚靠神,而神在期間完全信實,供應他們所需的水、嗎哪、鵪鶉,和他們所需的一切,好使他們在荒蕪的沙漠中存活。祂甚至成為以色列白日的雲柱和晚上的火柱,使他們在白日有蔭蔽,夜間有光熱。
神真是耶和華以勒的神,「主必供應」,祂甚至為自已預備了牲祭,好拯救我們(創22:14)。所以,對於基督徒來說,很重要的原因是,在住棚節時,我們也歡慶神信實地供應我們生命一切所需。
現在:慶賀神如今仍與我們同在
住棚節同時也是慶祝農作物在夏末初秋時的收割聚藏,在即將來到的冬季供應食物。如今,在地的四極也有一個靈魂大收割,等待聚藏到神的國度中。這也是我們慶祝住棚節的原因。基督徒從全世界聚集到耶路撒冷,在住棚節一同敬拜主。
可能有些人會很驚訝,耶穌也慶祝住棚節。在約翰福音第7章中提到,那一年,門徒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,但是耶穌留在原地,後來祂稍稍地上耶路撒冷。在節期的末日,就是最大之日,耶穌站聖殿著高聲說:「人若渴了,可以到我這裡來喝。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: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。」(約7:37-38)所以,住棚節是基督徒歡慶領受聖靈同在的時刻。
未來:進入主的喜樂
先知撒迦利亞已經預言,未來每年列國會上到耶路撒冷「敬拜大君王-萬軍之耶和華,並守住棚節。」(亞14:16)因此,我們此時慶祝住棚節,是因為神先知啟示性的旨意,隱藏在這個獨特節期中,而且很快就會被顯明──是與主第二次再來息息相關。
在彌賽亞世代,全世界都會慶祝這個節期,因為我相信它是顯明主耶穌再回到世上的日子。會有一千年之久,我們會看見祂再臨坐在耶路撒冷大衛家的寶座上,以公義和平審判世界。
到時,萬國都必須參與這個年度聖會,不像現在列國各隨己意,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是自願性質。今天,有許多基督徒聚集耶路撒冷慶祝住棚節,彰顯了強而有力的信心見證,就是我們相信那日必會來到──全地最終都要安息在彌賽亞以色列王的面前。
過去35年來,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基督徒,每年秋天上到耶路撒冷來,參加ICEJ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所舉辦的住棚節特會,他們帶著期待體驗全心全意的敬拜,並且深知,我們所敬拜的那一位,將快來坐在這城的寶座上。慶祝住棚節,真的讓我們預嚐未來彌賽亞世代的喜樂。
進一步了解基督徒每年歡慶住棚節詳情,請上網:www/icej.org
华人事务部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