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與完成神學

Event Type: 
Preaching/Talk
Date: 
27/07/2014(星期日) PM 05:45 to PM 06:45

以色列與完成神學

神已經完成了對猶太人的心意嗎?

今天當大多數的基督支持以色列的同時,在福音派新教徒中,也正興起一股運動,同情巴勒斯坦的苦情並支持其國家地位。然而,針對這個支持立場的信徒提供聖經根基,而指出其中所帶的傳統取代神學所結出的惡果--也就是對猶太人進行集體屠殺、宗教審判、驅逐甚至希特勒大屠殺時,他們通常會感到不舒服。

因此,這些基督徒轉向符合潮流的新答案,即「完成神學」(或「成全神學」)。這是一個聖經的概觀,提供實體的以色列被神所揀選完成救贖旨意的聖經基礎,但是認為這個呼召已經因基督的到來以及教會的誕生而「完成」了,所以,它與「取代神學」一樣,雖然對猶太人的敵意沒有那麼強,但作出的結論就是,神已經完成了對以色列的心意。

持此論者格外強調神救贖計畫所呈現廣大無邊的「包容性」,因為福音要傳遍萬國萬民,高度印證了這個觀點。

因此,按照神願普世得救的屬性,祂樂見合一的大家庭,這是聖經中的基要真理,沒有基督徒反對這一點。然而,有些人視這一個觀點,如同是從聖經中深刻而新鮮的啟示。但是,當神第一次呼召亞伯拉罕進入祂救贖的事奉,並沒有隱藏重點,而是清楚地宣告,祂最終的目的是要「祝福地上的萬族」(創12:3)。

另一方面,使徒保羅告訴我們,今天仍然生活在新約時代的實體以色列,蘊涵著神旨意中的「奧袐」,也就是說,有關以色列的呼召,仍未實現。所以,關於以色列的呼召,仍然有待完成的部分。若要解開這個奧袐,就需要對「聖約神學」的非傳統的觀點有所了解。

聖約神學—救恩的故事

聖經中偉大的盟約,其實訴說了神救恩計畫的故事。在「亞伯拉罕之約」中載明,人通過對神的信心,神首先賜下祂的恩典和救贖給「地上的萬族」,但當時的世人並不明白自己需要救恩,所以,在「摩西之約」中,神賜下「十誡」,藉此告訴我們,我們都是罪人,需要救贖。因此,保羅說:「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,引我們到基督那裡…」(加3:24)。

在「大衛之約」中,我們確信從大衛的後裔必出一位君王,有一天會公正地施行神的恩典與律法,在全地成為公義的審判者。

在「新約」中,受膏的贖罪祭耶穌,使外邦人能夠被「收養」成為「亞伯拉罕的子孫」和「應許的後裔」,這個救恩之福原本是神賜給亞伯拉罕的。 (羅4:1-16;加3:6-14, 29)

耶穌無罪的生命滿足了「摩西律法」公義的要求(羅2:29;8:1-4;西2:11)。祂全然順服天父,甚至到受咒詛掛在十字架的地步,以致於使祂得著權柄升天到大衛家的寶座,成為全地的審判者。 (詩110;弗1:15-23;腓2:5-11;來5:5-10)。

以色列的呼召—世人救恩的守護者

這一切都是透過實體的以色列所成就的。事實上,保羅描述這個現象,用了表示「擁有權」或「物主身分」的字眼。

例如,羅馬書9:3-5,他解釋諸約是「關於」或「屬於」他的以色列骨肉之親。羅馬書3:1-4,保羅堅持神的聖言是「委託」或「信託」給實體的以色列。

此外,我們留意耶穌自己所說的話,祂告訴撒瑪利亞的婦人:「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。」(約4:22)

這些都是「擁有權」的描述,說明神與古時的以色列即立定了獨特的盟約關係。神把救恩的資產工具信託給以色列百姓,使世人藉此可以得救。神呼召以色列進入特別的信託關係,是為了世人的益處。甚至把以色列這塊土地既定給亞伯拉罕的肉身後裔託管,​​以致於以色列可以成為一個國家,後來才可能把我們得著救恩所需一切的屬靈產業生出來。

然而,因著這個獨特的生產事奉角色,以色列百姓也被呼召成為受苦的僕人,甚至到神刻意使他們硬心不承認彌賽亞的地步。保羅告訴我們,他們如此受苦,完全是為了外邦人的緣故,因此我們應該為此感恩(羅11)

所以神呼召實體的以色列,是為了生出屬靈的以色列—也就是說,神透過屬靈的以色列擴張祂的救贖境界。我們外邦信徒並沒有取代實體的以色列,而是擴張了屬靈的以色列(加6:16)。

為了達成這個目的,神在每個祂所立定的聖經諸約中,使每一個約都與實體的以色列有關。因此,祂總是透過實體的以色列進行祂的救贖工作,以相同的程度使用他們的信心與不信,使世人得救而成為神國度中合一的一家人。

這對於一些外邦基督徒而言,可能有些驚訝,但在「新約」耶穌與12個猶太使徒們聚集吃最後的晚餐時,也證明了這個真​​理。回顧神已經應許「…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、另立新約」(耶31:31,來8章)。再者,甚至新約教會也是在120位猶太人於五旬節在馬可樓,親身經歷聖靈的澆灌時而誕生的。

因此,保羅在羅馬書11:25提到的「奧秘」所奠基的,是在他對實體的以色列與神之間永不撤銷之盟約的理解上,而且這個盟約如今甚至透過猶太人的不信,仍然在全地發揮神救贖計畫的效力。保羅在這節經文所陳述的本質實是,只要實體的以色列仍然拒絕他們的彌賽亞,外邦人便仍有得救的時間。

完成神學和大衛之約

在羅馬書9-11章中,保羅除了捍衛實體以色列蒙揀選的永約之外,我們也可以從使徒行傳3:17-21彼得的講道中得知。彼得在這裡陳明,眾先知所說有關彌賽亞基督必須受害,以便應驗先知的預言,然而眾先知所說許多其他有關「萬物復興」的事,仍待實現。他加以說明,耶穌現在是被「收納」--更精確地說,被「保留」在天上,直到萬物復興的時候。 (徒3:21)

在第一世紀的耶路撒冷,當時的猶人聽到這個信息,「復興」只有一個意義,且是唯一的意義!就是指以色列未來經歷「大衛之約」成就的複興,意即所應許的「大衛的子孫」將在耶路撒冷坐寶座,以公義和平統管全地。由於神把諸約交託給實體的以色列,而且總是透過他們施行諸約,因此,這表示猶太人仍然有其尚未完成祝福全地的救贖角色。

明確地說,以色列於現今世代的複興,注定要生出彌賽亞時代到世上,以完成「大衛之約」。因此,以色列在不信的時候,回到這塊土地建國,經歷實體的複興,在末後的日子,卻要經歷屬靈的複興,迴轉向神和他們的彌賽亞(參閱:耶利米書31章,以西結書36章)。

在馬太福音19:28,耶穌也間接提到,這個實體以色列未來的「復興」,到時祂的門徒「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、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​​。」(參閱:路13:35;21:24)

在這個過程中,實體的以色列會與屬靈的以色列融合,最後在神所賜的應許之地上,進入安息與平安。

這可能會令一些基督徒覺得沮喪,好像我們應該採取的行動,卻被拿走了。因為我們福音派的新教徒認為,只要我們將福音傳遍天下,「末期就會來到」(太24:14)。

這固然沒有錯,但是同樣的真理是,實體的以色列仍然有其扮演的救贖性角色。我們需要明白並認同這個救贖過程的進行,並且禱告在現今加速成就。同時,這也需要我們向實體的以色列表達尊敬,因為他們如今仍蒙神揀選,甚至當他們還不信的時候,我們仍要尊敬他們。 (羅11:1, 11, 29)

 

David Parsons

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使館媒體部主任

本文首次刊登於2011年耶路撒冷郵報(Jerusalem Post)基督徒版專文www.jpost.com/ce

華人事務部翻譯